盐票很多,家家户户都有。尤其到了秋天,正是腌咸菜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不少盐。她买完东西出来后,就去供销社买了点盐。这是她手里唯一有的票证,这上面写了过期作废,...

盐票很多,家家户户都有。尤其到了秋天,正是腌咸菜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不少盐。
她买完东西出来后,就去供销社买了点盐。这是她手里唯一有的票证,这上面写了过期作废,不用白不用。
买完东西,她就骑着自行车回了家。在半道上,趁着没人注意,她将大部分东西都藏入空间,只留了一小部分在袋子里。
也是巧了,她刚进村就与王二婶碰上。
看到张秀花骑着自行车,立刻打招呼,“你今天请假了?”
张秀花把自己要送李建国去公社的事说了。
王二婶看到她后座的袋子,有点弧度,但是又不是很鼓,随口问了句,“买什么呀?”
“盐!这不是马上腌咸菜了吗。我就顺便买了两包盐。再不用就过期了。”
王二婶听到这话,立刻拍巴掌,“你瞧我这记性。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我家的盐票也快过期了。”
她风风火火跑了,张秀花也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大的那几个都不在。只有继东在家,一边学习一边照看珠珠。
张秀花拎着袋子出来,继东听到动静兴冲冲迎上来,眼巴巴瞅着袋子。
张秀花问他,“有才他们呢?”
“去山上摘野果了。”继东眼睁睁看着姑姑将袋子拎进堂屋,打开柜子,将一样样东西锁进去。有他爱吃的果子,还有……
“肉?”继东睁大眼睛,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他再怎么懂事,也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多年没有油水,馋肉再正常不过。
张秀花藏了三斤肉在空间,这次只炒一斤,剩下的一斤肉要腌制起来,过两天再吃。
“继东,你挖点土豆,再摘点油豆角,我们今天炖肉吃。”
继东响亮地应了一声,“是,姑姑。”
他兴冲冲跑去菜园忙活。
张秀花则是给珠珠充了点奶粉。为了怕其他孩子发现,她就把麦乳精的罐子清空,然后将奶粉灌进去。
这几天珠珠吃的就是麦乳精,但是她知道这东西没什么营养。
这奶粉还是上辈子继东带着孩子来看她,忘了带走,只有半罐。月份也刚好适合一岁的宝宝。
她也不好把奶瓶拿出来,就直接用搪瓷杯冲好,让珠珠捧着喝。
这年头孩子好喂的很,珠珠接过搪
![]()
瓷杯就吨吨吨,这可比麦乳精好喝多了,珠珠喝得直打嗝,喝完还仰着脖子将搪瓷杯往下控。实在没有了,她眼巴巴看着张秀花,“喝!”
张秀花有些好笑,“这可不能多喝!回头还要吃肉呢。”
珠珠现在正在学说话,只记得“肉肉肉”。
“对!吃肉!”
正说着话,孩子们回来了。
宝珠一个箭步冲进来,围着张秀花转个不停,“妈妈妈,你买什么好东西了?我刚刚好像听到肉了。”
她眼睛转了一圈,立刻看到高几上的肉,哇!真的是肉。她没看错。
“你这耳朵太尖了。”张秀花亲昵地摸摸她脑袋,“咱们家中午确实要吃肉。你待会儿帮忙烧火。”
宝珠眼睛一亮,“是不是可以多吃?”
“对!”张秀花点头,又看向其他几个小孩,然后落到有才身上,“你要学习烧菜吗?到时候可以多吃。”
有才恋恋不舍将视线收回来,狂点头,“要!”
张秀花笑了。宝林拽着她胳膊,“妈,有才挖了许多虫子,他说可以吃。你快看看。”
说着,她将有才手里的篮子凑到张秀花面前。
张秀花接过来,随即怔住,这不是柞蚕吗?她眼睛一亮,“哪来的?”
她将红薯切好后,肉终于烧好了。
有才又油炸了柞蚕。端上之前就蒸好的米饭和红薯。这就是今天的饭食。
张秀花没有说开动,孩子们哪怕再眼馋也不敢动筷子。
张秀花坐过来,先是按照之前的约定,先给有才五块肉,宝林三块,其他孩子负责洗菜、切菜和洗红薯,分别给三块。
之后她菜分别盛进小碗,这次不是按功劳大小,而是先给继东,因为他之前一直留在家看孩子,功劳最大,该由他选。
然后是她,“我今天忙了一天,功劳只比继乐小一点。我得第二选。”
她选完,就让其他孩子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选。
一圈下来后,每个人都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
孩子们还没分完呢,有才就已经开吃了,他夸张地咀嚼,馋得其他孩子哇哇叫,也开始拿筷子夹自己饭碗里的肉。“哇。这肉真好吃!”
有才昂着下巴,骄傲又得意,“我做的。当然好吃。”
宝林见他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立刻接话,“还有我,我帮忙烧的火。”
其他孩子大口大口吃着。
只有一斤肉,加上土豆和油豆角,再加上不吝惜油,饭里浇满汤汁,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
还有一盘柞蚕也被孩子们抢光。
等大家将菜吃得差不多了,有才歪着脑袋问,“张姨,我们晚上弄饼吃吧?”
天天吃米饭和红薯一块混着吃。他都吃腻了。
张秀花有些犹豫,她倒是可以做,但是她还得做红薯,还得上工,对上有才期盼的眼神,她点了点头,“想吃,你们就自己做。”
有才挠头,他倒是可以做,但是他不会。
“我教你。”
有才点头说好。
张秀花看向其他孩子,“你们也帮他一起做。到时候一起吃。”
宝林一只手正拿着红薯,一只手已经举起来,“我帮他烧火。”
其他孩子面面相觑,他们不会做饭啊,瑶瑶举起小手,“那我给你压井打水。”
继林年纪太小,他什么都不会。
继东想了想,“我跟你一起揉面。”
于是接下来张秀花教他们怎么蒸馒头。一次蒸一锅可以吃好几天,节省时间。马上孩子们要上学,回来后还得写作业,真没那么多时间做饭。
张秀花让有才去他大娘家借老酵子,现在没有酵母粉,用这个化开一样可以发面。
她把方法告诉他们,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她则去上工。
临走时,让没法参与蒸馒头的继林负责洗碗。
下午收工时张秀花听到村民们说明天不用再种菜了。这些菜足够他们吃了。
因为这些菜长不大,所以放进地窖也存不了多久。种这些是为了腌咸菜。但是腌咸菜也要不了那么多。所以种上两百亩就足够了。再多没有盐腌也是浪费。
当然村里也会有好白菜分给社员。那就是队里一直种的小麦。由于这边都是春小麦,八九月才能收割。空下来的地种农作物已经来不及,就可以用来种白菜、萝卜之类的。
这些会在十月中旬收割,到时候分给社员当冬储菜。当然放进地窖,也会出现烂叶子等情况。
没有活干,张秀花可算松快了。
回到家,宝林像个小炮仗似地七嘴八舌告诉她,“妈,馒头没有发好,有点硬。”
张秀花看了一眼有才,他正低垂脑袋,估计是怕她责怪他糟蹋粮食。
她上前揉了揉他脑袋,“第一次把它烧熟已经不错了。这次硬一点,下次就多等一会儿,等面完全发好再揉。”
徐翠花立刻添油加醋把继东被人贩子拐走的事说了。明明张秀花刚刚没说继东被养父母欺负的事,她居然可以自己联想,把继东说成小白菜,每天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少。要多惨就有多惨。
于是更多婶子凑过来,一块声讨人贩子可恶,就该下地狱!
张秀花也收获一波同情心,没人觉得她着紧孩子是大题小做。反倒都有些可怜她。
“你心地挺好啊,居然愿意收养哥哥家的孩子。”也有大娘赞叹张秀花人品好。
也有人觉得张秀花缺心眼,“你自己有两个孩子,干嘛还要养着大哥家的孩子,他妈改嫁了,又不是死了。当心你将来养大,他回去找他妈。那你鸡飞蛋打。”
“就是!你这是给我建国哥添麻烦呢。”
刚刚她们聊的时候,村里不少人都竖着耳朵明目张胆偷听。得知这是李建国新娶的媳妇,大家互相使眼色。
之前村里有闺女的人家打过李建国的主意。怎么说他也是军人,三十年后的人都有军人滤镜,就不用说现在了。
再何况他每月还有固定工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之前许春英就放出话,婆婆要给小叔子再找个媳妇。
不少人家动了心思,主动找上刘淑君,想撮合这门婚事。
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建国是回来了,但媳妇也早就娶好了。大家算盘落了空。
眼前这个许红梅就是其中之一。她自小就心心念念想嫁给保家卫国的军人,好不容易有机会,却被人截胡了,心情自然憋闷,说话也酸溜溜的。
张秀花像是没听懂她的埋怨,无奈叹了口气,“我嫂子改嫁了,刚生了娃,还有个瘫痪在床的婆婆。身上担子重。我们那地方,地少,分的粮也少。根本吃不饱。继东以前受过太多苦。我就想带着他到这边。听说我们东北好啊,地多,粮食多,山上还有野果,只要勤快点,怎么都饿不死。”
她夸得真心实意,这世哪有不喜欢好听话的,哪怕她夸的不是她们,只是这片地方,也让大家自豪。就连那个嫉妒她的许红梅也是满脸笑意,更不用说其他人,大家一个个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我们这地方确实好。不是有那句老话嘛,‘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我们东北。”
张秀花也笑,“要我说除了吃的好,你们这地方还有一个好。”
大娘们亮晶晶看着她,等她下文。
“还有人也好。”张秀花神神秘秘解惑。
众人一听,更乐了,拍着大腿自吹自擂,“可不是嘛。我们东北人心善着呢。”
张秀花继续夸赞,“你们心地都挺好。热心肠,说话也敞亮。我就喜欢跟这样的人相处。不累!”
“对啊对啊。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宝珠捧着刚刚洗好的花生,捻起一颗塞进嘴里,一边嚼一边看妈妈在那边夸人,把这些大娘大婶夸得找不着北。
有个黑大娘热情地拉着她妈,非要教她怎么冬储菜。
有个红大娘要教她妈纳鞋底,说是冬天塞乌拉草在鞋里可以保暖。
有个花大娘要教她妈进山采野果,保证又红又甜。
摘花生这活的确很轻快,张秀花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就是手有点酸。但是也没办法。秋收呢,家家户户都在忙,哪有清闲人。
但是这样轻快的日子却太短了。第七天,花生没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