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言情

>

绝世皇叔后续+全本阅读

朱柏朱雄英 著

言情完结

朱标最终还是没揍朱允炆,只是让人把满脸油污的朱允炆送去太子妃那。想来当母亲的一定会痛下杀手,让年幼的...绝世皇叔后续+全文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绝世皇叔后续+全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中的.如果你也喜欢绝世皇叔后续+全文,推荐给你

状态:完结  作者:朱柏朱雄英  20.65 千字更新时间:2025-02-28 00:16:06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朱标最终还是没揍朱允炆,只是让人把满脸油污的朱允炆送去太子妃那。想来当母亲的一定会痛下杀手,让年幼的朱允炆好好感受一下何为母爱如河。发洪水时候的大河。一道道波浪...

绝世皇叔后续+全本阅读
朱标最终还是没揍朱允炆,只是让人把满脸油污的朱允炆送去太子妃那。

想来当母亲的一定会痛下杀手,让年幼的朱允炆好好感受一下何为母爱如河。

发洪水时候的大河。

一道道波浪狠狠地拍击过来,一定让他痛得哭天黑地。

朱雄英就乖多了,他知道这几天要陪着湘王的时候,一定会接触很多工匠工作的场景。

所以他每天都会换上轻便的服饰,就算弄脏了也不碍事。

朱雄英恭敬对自己的爹行礼,还没等到要通知好叔叔,就看见朱柏又手舞足蹈起来,手中拿着两端镶嵌了铁片的木质把柄,用胳膊发力上下举动着。

这些铁片的形制是六边形,左右还能够增加额外的铁片,同时放在地上也能自主立稳。

不像古代举重展示武人力气的石锁,这些小型的器具似乎更适合常人把玩。

“十二弟,不是让雄英陪你吗,你找这么多匠人做什么?”

朱标无奈走来,看着朱柏搞出来的器具,有些愣住,疑问道:

“这些难不成也是你从书上得来的道理?”

朱柏来回举动着手中各自有两斤左右的哑铃,笑道:

“皇兄说的没错。人和人之间的道理是圣人们总结出来的,难免会随着人的思维不同,而出现疏漏和变化。”

“但物质和物质之间的道理,只要确定之后,那才是百年千年都不曾变的真理,除非后人们观察物质变化的方式出现了进步,才会有新的道理吧。”

朱标听着朱柏的一番言论,发现自己居然无法反驳。

朱柏接着叹道:

“自秦汉之后诸子百家衰落,后世帝王只论及治国御民之道,读书人们关心加官进爵之学,反倒是贴近百姓的工学、农学之法无人关注。试问秦汉之后,一千余年内,农人们耕种土地,匠人们制作工艺,是否有本质上的进步呢?”

封建君主们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将目光放在怎么稳定现有的体制来维护权力这一方面,鲜少有开拓性。

为了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朱柏得抓住任何机会潜移默化在朱标父子二人身边灌输新的观念。

至于为什么不去潜移默化朱元璋,朱柏表示这个世界上儿子是很难搞定自己爹的。

更不用说是这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砍人脑瓜子,把人皮剥了当稻草人挂起来的洪武皇帝。

诚然朱柏也觉得那些被剥皮萱草的人死有余辜,但自己没有必要放着更温和,明显更能接受新事物的朱标不管,跑去说服洪武皇帝。

除非自己脑子坏了,才会这么做。

朱标默默记下自己这位弟弟口中时不时蹦出来的“经典之言”,无奈道:

“我们还是来谈谈正事吧。”

他屏退了工匠们,被朱柏邀请坐在大明第一辆健身自行车上,不自觉地蹬了起来。

朱雄英也被宫女们引着离开,这片院子里就只剩下兄弟二人,和朱标的亲卫。

朱标发现自己居然对这个奇怪的物件有些上瘾,两条腿蹬起来虽然会有吃力之感,但是却不愿意停下。

这轮毂一圈又一圈下来,沙沙作响,两个踏板上像是有什么粘力一般,脚踩上去就不愿意停下了。

朱标感慨道:

“这几日回来通报的亲卫说你带着雄英鼓捣出来能够让人骑着行动的车辆,今日回来,没想到又做成了这种你称之为健身器材的东西。想来那些传闻中的墨家子弟,亦或者鲁班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朱柏摆手道:“皇兄过誉了,这些东西既然称之为健身器材,就是为了强健锻炼身体用。还有一些器材在和工匠们沟通,等全部完善之后,也可以先给父皇,在宫内安装。比起这些,我更关心皇兄所言的,表格档案在户部推进的程度。”

朱标微微有些流汗,越发沉迷这种感觉,索性骑在车辆上,开口道:

“十二弟,昨日朝会时,父皇就已经提出要用最近户部官职的进补来试验表格档案之法,让大臣们自行讨论。那些老家伙们本来从胡案之中逃过一劫,没有落下什么把柄,谁知道昨天表格档案的详细一公布,一个个神情严肃,甚至忍不住当庭讨论起来。”

朱柏调侃道:

“我还以为他们昨日回家后,会和家里人告别,提前安排好后事呢。胡案已经过去一年,但是大狱之中还有不少正在审问的人。现在新填的表格之中牵扯的人际关系众多,大臣们难道不会觉得这是父皇要再次彻查和胡案有牵扯的人吗?”

朱标笑道:“十二弟多虑了,父皇也明白空缺的官职必须得有新人补上了,新的户部官员档案暂时只会从新进补的官员之中施行。那些想要推举自己派系的官员,交出的档案要同时经过吏部和宫内审查,负责胡案的监事官员也会参与。所以——”

朱柏接着朱标的话说道:“所以那些大臣们提交的档案,必定是完全和胡案没有牵扯的新人,因此这些人当官入职时间也不长,难以和他们自己也形成派系。倒不如说,这些大臣们甚至不愿意提交那些和自己有关系的官员档案,害怕被父皇认为有结党之嫌。”

朱标点头道:“十二弟说的不错,所以父皇近日心情不错,常说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要把官员的人际关系列入明确的表格档案中来的方法。”

朱柏无奈道:“自古人情世故皆是如此,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为自己追求利益的渠道,只是以前人们将其视为默认的规则,并不公开。如今把这些人际关系拿到明面上来,反而让他们那些自以为读圣贤书的大臣们一时间无所适从。”

朱标很满意朱柏的话,觉得句句都是真理,只是看见自己的弟弟脸色苦闷,有几分无奈,便疑惑问道:

“十二弟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在皇兄这里大可不必隐瞒忌讳,说出来便是。”

朱柏深呼口气,低声道:

“我们如今找到了一种规则来阻止官员们组成派系,他们只是担心现在推举有关系的人,引来杀身之祸。等到文官大臣们也找到了应对这种规则的方法之后,这一切恐怕又得回到起点。人追求利益的心是难以平息的,圣人言三省吾身,却没想到后世的人们一切谋划,都只是门户私计罢了。”

朱标反而大笑起来,说道:

“还记得前些日子十二弟说过的话吗?十二弟说这世上都是读圣贤书却不能践行的人,那么在为兄看来,十二弟就是一个言行合一,读圣贤书,行圣贤事的人。有十二弟这些道理,我这个兄长便一定学习,让十二弟亲眼看看,我大明,知行合一的人,会越来越多!”

不得不说鲁王朱檀还是很有行动能力的,这家伙不过是在朱柏进宫的一个时辰之内,就找到了不同材质的砖头。

等等,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不同材质的砖头?

朱檀还自己找工具加工了?

木砖和石砖他还能理解,宫里也能找到。

可是这铁砖——

难不成鲁王实际上是什么天生怪力,能够殴打一个铁块变成砖头的模样!

朱柏无奈放下纸笔,来到院子里。

正好看着六姐福宁拧着朱檀的耳朵,后者动也不敢动,僵在原地。

福宁要比他们几个王爷年纪大,近乎比朱檀高出半个头来,拧着朱檀耳朵的时候,颇像是宫廷传闻里马皇后拧老朱耳朵的姿势。

福宁是洪武元年出生,明年就要封怀庆公主,下嫁王宁。

理论上,其一生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四朝,其丈夫王宁曾官至后军都督府事,在靖难期间为燕王通报情报。

福宁的历史评价也算不错,后世明朝帝王一股脑地赞美词汇往上加。

只是对于此时的鲁王而言,扯着自己耳朵的六姐绝对没有什么秉性贞淑、修朙妇道的观念。

朱柏瞧过去,看见院子里摆着一块石砖,一块铁锭,和一个,木质的梳妆盒。

石砖上还有新鲜的泥土痕迹,看来是不知道从哪个墙角挖的,说不定还找宫里的公公们帮忙了。

铁锭上面有宫廷制造局的印记,是为宫廷服务的冶炼机构打造出来,印有编号,鲁王能找到这东西也不算太离谱。

只是这木质的梳妆盒,看来就是福宁宫里的物件了。

朱柏先对六姐行了礼,然后看向神色悲愤的鲁王,问道:

“兄长能想到去找印有标签的铁锭,为何寻找木质砖块的时候,却要去姐姐宫里翻找呢?以兄长的身份,找到一把锯子应当不难。”

鲁王侧着头踮着脚,悲愤道:

“我找到铁锭的时候,本来想借一把锯子,把宫墙上的木质拱起锯下来一块木砖。但是宫人们告诫说,这些建筑上的东西都是符合礼制的,不能随便改动。”

“然后你就把主意打到我这来了?”

福宁在边上算是听了个大概,松开了鲁王的耳朵,看向朱柏,幽怨问道:

“是湘王让鲁王找这些东西咯?唉,木砖、石砖等物件,通报一声宫人,让他们去找就好了。前几日湘王弟弟在东宫的时候,父皇还夸赞你饱读诗书,今天怎么关心起这些匠人物件来了?”

朱柏正要解释,边上的朱檀就飞快从悲愤的神情转变为了高兴的神态,大声道:

“十二弟可是要为我传授世间物质之真理,只要我能够融会贯通,就能够像大哥或者雄英侄子一样,给父皇展现出来才学,父皇就不会责骂教训我了!”

福宁听到这里,甚至开始担心朱檀过几年就藩之后,会不会被身边的恶人带坏了。

但她也对朱檀口中,湘王要讲授的物质之真理,产生了兴趣,当即说道:

“多我一个也不多,既然湘王弟弟要讲什么物质真理,我也听听,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吧。”

说完自己就去屋内搬来座椅,懒懒洋洋地躺在上面。

朱柏让人搬来一大一小两个木桶,在小桶内装满水,最后将小桶放置在大桶之中。

然后把福宁的梳妆盒奉还,让宫人们找来皇宫内修缮建筑用的木砖。

福宁抱着自己的梳妆盒,好奇问道:

“我这木盒子,反而不能用么?”

朱柏正要开口,就听见院子外传来熟悉的木质自行车的轮胎摩擦声,朱雄英噗嗤噗嗤地瞪着小自行车,后座上居然无师自通添加了座椅,坐着拎着个拨浪鼓的朱允炆。

边上快步跟着几个宫女伸着手,生害怕这两小屁孩一不小心摔了。

“湘王叔叔,我们来找你玩啦!”

“咦,鲁王叔叔和福宁姑姑也在。”

“你们在院子里摆木桶做什么,是要洗澡吗?男孩子不能和女孩子一起洗澡!”

朱允炆大大咧咧地呼喊着,随后在朱雄英并不完美的停车技术下,朝前撞到了自己手中的拨浪鼓上。

“呜呜、姑姑抱抱,允炆额头好疼——”

朱允炆哭哭唧唧地跑到福宁面前,被姑姑无奈抱起来,坐在怀里,摇着拨浪鼓,眼神却紧盯着朱柏,奶声奶气道:

“父亲让我们来找叔叔玩玩,有好几位大臣拜访父亲。”

朱柏知道这会儿大臣们正因为这个奇怪的表格档案,疑惑朱元璋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一向仁厚宽和的太子朱标就成了大臣们探探口风,获取情报的突破口。

可惜的是,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个表格之法就是朱标和朱柏亲自制定的,现在他们反而自投罗网来问朱标的意见,只怕是自投罗网了。

福宁揉着朱允炆的额头,也问道:

“大哥不怎么让侄子们来我这,反倒是天天往你这里送,还真是奇妙。雄英骑着的这木质车辆,大概就是你所说的物质真理学会之后,能够制作出的东西吧?”

这位六姐还真是聪慧,仅仅凭借几句话就能够联想出其中的关系,不愧是能够活过靖难的皇室公主,还带着自己一家老小安安稳稳度过了危机。

即便永乐朝,自己的丈夫王宁因为罪过连坐入狱,也不得不被朱棣赦免。

朱柏咳嗽了一声,说道:

“姐姐说的不错,我要演示给兄长的,就是最基础的物质真理。或许用真理来说有些苛刻,不如说是物质规律吧。这一点之前已经和雄英讲过了。”

朱雄英听见叔叔提到自己,高兴说道:

“没错,姑姑,叔叔说人们都知道不同的物质展现出来的性状也是不一样的。雄英原本以为,就好比人们用木头做船,却不会用铁做船一样。”

“不过叔叔又说,其实只要能进一步发现物质之间的奥秘,就算是铁,其实也能够做出漂浮在水面上的船。”

鲁王在边上听得十分兴奋,颤声道:

“十二弟快开始吧,我都要等不及了。要是真能让我明白用铁做船的奥秘,我大明水师以后开水上作战,直接撞过去把那些木船撞个稀巴烂就好!”

好家伙,这位兄长也是个人才,能一口气想到这一步,也不简单啊。

这几天来金陵城里最为流行的一件事情,便是只需一文钱购买一张车票,就能够乘坐的轨道公交。

一个名叫直隶交通公司的部门,在城市内的主要道路都粘贴了告示。

与其说是文字告示写了一大堆,更像是一张图纸,把城内的几条主要横纵道路给标注了出来。

从靖海侯府也就是勋贵们的居住区到皇宫那条,叫一号线路。

此外还有准备建设的东西南北各四条线,二到五号,都是横纵分布。

要是有人从金陵城西北要去东南,只要花两文钱,坐二号线和五号线,就能抵达。

如果没有一号线之前,有人说这件事情会在京城发生,那么人们只当这是一个笑料罢了。

可是如今一号线就摆在那里,已经在修双向车道。

每天早上大臣们去参加朝会,就会在靖海侯府或者湘王府附近聚集,那里还特意安装了遮风挡雨的棚子。

百姓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些平日里坐在轿子和马车里的大臣勋贵们,是这么普普通通,也就是两个肩膀顶一个脑袋,没什么不一样的。

等到大臣们在最早班出发之后,正式运行的班次就会对普通民众开放。

人们日常享受不到、可能也想象不到王公大臣们的生活。但是眼前就这么一个货真价实的,和那些大人们体验一致的东西白摆在面前。

而且只要一文钱就能享受,以至于金陵城内有人专门坐马车来一号线,然后把仆人丢下,自己一个人上车买票,晃悠半天。

加上轨道公交如今是官方运营,还有湘王的名头,还没有不长眼睛的富家子弟祸害,百姓们纷纷都以乘坐过一号线为荣。

一时间酒馆旅店,乃至日常摊贩之前,来往众人无不在谈论轨道公交一事。

老百姓们都很新奇于这个新鲜事物,一文钱嘛,这里可是京城,走在大街上捡钱都能捡五六个铜钱那种。

因此对这东西赞不绝口,只有那些之前对湘王搞出来的自行车,评价其是个木匠王爷,枉读圣贤诗书的文人们,颇有不满。

什么轨道车运行的声音扰民、朝廷又要兴徭役征调民夫来铺设轨道之类的。

总之绝口不提轨道公交的任何好处,常常能看见几个臭味相投的文客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痛斥朝廷玩忽职守,湘王玩物丧志,谋取百姓利益。

等到下午最热的时候,轨道车上人少些了,便齐齐告辞不见。

再见面的时候,已经在靖海侯府门前候着,来回张望着下一个车次什么时候到。

若是见到不久前才一起同喷过的友人,便有些羞愧,下一刻就义正言词起来,这是来批判的!

不实地体验一次,怎么能有证据痛述轨道公交一事祸国殃民!

若是朱柏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只怕会觉得从古至今原来人类从来都没有变过。

那句嘴硬身诚和真香定理,真是哪个时代都不过时啊。

文人们或许没怎么观察到一号线路附近的变化,毕竟是王公贵胄居住的地方。

等到二号线开始建设的时候,那些聚集在二号线附近的摊贩就多了许多,甚至连带附近的商铺都升值了。

有些眼力见的商人已经在努力托关系,询问二号线的各个车站都设置在哪个位置?

搞得二号线原本城内西侧偏僻的纵向区域,如今像是后世忽然变成学区房的土地一样,寸土寸金起来。

可惜商人们最后只能找到这个直隶交通公司来,即便想要花钱托关系设置靠近自己车站,也难以下手。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关系能递进去话。

毕竟这个直隶交通公司现在就三个人,朱柏、吴二和徐英。

朱标虽然主事,但毕竟是太子职位,明面上不能牵扯其中。

朱柏负责政策运营,吴二负责技术维护,徐英则是老朱用来凑个数,顺便训练一下力士们和维护交通线路的运营安全,俗称保安。

六月中旬的时候,二号线修缮完毕,正式通车。

一些大臣正准备上书劝谏,轨道交通如此密集的铺设,对民夫劳累损伤过重,而且朝廷还不施粥水的时候,这些折子都被工部主事于文明丢了回来。

老朱允许的。

毕竟这些天天想着风闻奏事整活的大臣们如果能出了庙堂,亲自去轨道的铺设过程,就会发现他那一大篇文章里所写的东西,不说是狗屁不通,起码和现实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这次铺设工程并不是徭役,而是直隶交通公司和工部一起组建的工程,也是大明,甚至是这个时间线第一个官方的雇佣关系的成立!

简称:发工资的。

于文明照例把宫里退回的折子一份份丢回去,心情很是美妙。

这帮人还投诉自己贪污腐败,贪污个毛线啊,文官们写奏折只不是都有固定格式了,什么罪名都给自己头上安。

还说自己虐待民夫,让他们日夜操劳。

简直是荒唐,二号线的工人只用了两百余人,每人每天70文工钱,30文补贴,也就是一张一百文的宝钞。

那些工人们第一天晚上领到钱的时候,那样子恨不得把正在关工具库房的自己给撕了,好进去把所有的工具材料都领出来,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

这从于文明任官以来,大大小小主管过的徭役工程里,从来没见过的景象。

原来这些有时被文人们写做懒惰、偷奸耍滑的百姓们,是这么勤劳认真。

那些一百文的宝钞对于富人们来说一匹布绢财帛都买不起,而对于百姓们而言,就可以从米店里买完让家里人吃够的粮食,抽点剩余的扯些布回去,给孩子们做新衣裳。

整个二号线的工程只持续了十一天,当工人们得知三号线五号线要同时动工的时候,更是连湘王规定的施工规范里的休息日也不管了,齐聚在于文明面前,询问什么时候开始干活!

要是不知道的人看见这群情激奋的人们拎着工具的样子,还以为又爆发什么暴动了。

于文明扯着嗓子大喊,这都要按照直隶交通公司的安排来进行!

这几天是休息日,大家回家陪陪老婆孩子,顺便多喊点人,等开工了会有官员去通知的!

这也是于文明见到的第一次,百姓们这么期望看到征调民夫的官员出现在自己村子。

金陵城外,赵庄。

后面的小山上就是周王朱橚的茶园,那位王爷虽然没什么坏评价,但就是喜欢一头趴在土里摆弄什么幼苗。

如今是农忙时节,十几天前赵庄三十多口劳力都被征调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虽然靠近京城,但是人们不敢擅自进京去探访,担心惹得官老爷们生气,只敢在家里候着丈夫儿子归来。

“娘!我回来了!快、快喊李家堡的堂兄弟们过来,朝廷要修新的线路!快喊他们过来,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赵攀背着包裹,奔跑在乡间,他脚力最快,被同乡托付尽快赶回来拉人。

而赵攀的老娘听见这话,还没看到自己儿子,只被儿子语气耳朵急切吓着了,吓得摔倒在地:

“哎哟这日子怎么过啊,这徭役一定是折磨人的活,还叫我那儿子喊新的人去,这哪里还有年轻人!这么下去粮食都烂在地里算了!儿子啊,你是不是拉不到人,就要被官府处置,我的苦命儿子啊!”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