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言情

>

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全文阅读

朱允熥朱允炆 著

言情连载

“奴卑不曾见到陛...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版小说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版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中的.如果你也喜欢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完结版小说,推荐给你的朋友一起免费阅读吧。...

状态:连载  作者:朱允熥朱允炆  13.56 千字更新时间:2025-01-08 10:16:28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他刚才还称“咱”,此刻却自称“朕”。宫女太监们个个都将头垂得很低。领头的太监小声道:“奴卑不曾见到陛下悔棋!”老朱立即指着他道:“刘三吾,你听到没有,他说朕没有...

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全文阅读
他刚才还称“咱”,此刻却自称“朕”。

宫女太监们个个都将头垂得很低。

领头的太监小声道:“奴卑不曾见到陛下悔棋!”

老朱立即指着他道:“刘三吾,你听到没有,他说朕没有悔过棋,你搞错啦。”

刘三吾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不准他悔棋,自己却悔三次还嫌不够。

堂堂天子,怎么能如此耍无赖呢?

老朱将棋子重新落定。

“咱这就不能叫悔棋,咱只是一时眼花,看错了而已,怎么能叫悔棋呢?你这个人啊,太不懂事了!”

刘三吾没有接话,默默观棋落子。

双方又各自下了几步。

“各地上报朝廷的奏折,说今年风调雨顺,又是大丰收的一年啊。”

“眼下正是各地官府收税的季节,听说都很顺利,好啊好啊!”

老朱又下了几步,明显心情十分不错,说起了朝廷的事。

“全赖陛下天恩,圣明垂治,上天才会降下恩德。”

刘三吾这回倒是十分懂事的吹捧了一句。

“得了,这话咱可不爱听。”

老朱道:“上天要是真的降下恩德,又怎么会让咱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离咱而去,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呢?”

说到这里,他怅然若失。

刚才的兴致勃勃,一扫全无。

刘三吾坐着拱手弯腰道:“生死有命,非人力可强。陛下莫要伤神,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早立储君,以安天下,以定人心。”

老朱的脸色骤然变得严肃起来。

“立储之事,关系国本。”

“朝堂上的大臣们,对此事一个个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也只有你,才敢在朕的面前,主动提起此事。”

刘三吾道:“臣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扰,份内之事,义不容辞。”

老朱手中拿着一颗棋子把玩,盯着棋盘,也不说话。

不知是在想棋局,还是在想其他的什么。

“陛下!”

刘三吾再度进言:“立储之事,可万万拖不得啊!”

“陛下让诸王皆留在京中,不令他们返回封地。”

“又分别封了献王、吴王。”

“如此安排,必将造成诸王夺嫡的局面。”

“朝政不稳,人心不定,天下不安。”

“陛下三思啊!”

老朱将手中棋子放下,道:“朕确实想再好好看看,看看他们究竟谁有能力执掌大明江山。”

他端起放在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又道:“诸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该立谁为储君,朕仍举棋不定,还没有想好。”

刘三吾拱手深拜,道:“陛下天纵之才,深谋远虑,必有定夺。”

老朱见他仍抓着不放,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无奈的神情。

这个刘三吾,还真是不知进退!

不过,满朝文武,也只有他有这般胆量了。

老朱笑问道:“那日在朝堂上,熥儿说立燕王为储君,将来继承大位,可安天下。”

“朕也是觉得,燕王英武似朕,立他为储君,你以为如何?”

若换一个人,听到老朱这番话,必定只会附和,或者沉默以对,再或者说一些听凭陛下决断之类的话。



“反正不是你做的,也不是咱们做的,陛下怪罪下来,也与我们无关,何乐而不为呢?”

朱允熥白了他一眼。

对常升这种人,他真是有点服了。

也就是顶着他父亲常遇春的阴庇,继承了开国公的爵位。

要依着他自己的本事,恐怕市井普通百姓中稍有见识的人,都要胜过他许多。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朱允熥耐着性子和他解释:“既然不是我们做的,那别人无缘无故,为啥要帮我呢?”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他们凭啥要冒着风险,散播谣言,帮我夺储君,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除非是包藏祸心,欲陷我于不利。”

常升一拍脑袋,道:“对呀,外甥你说得有道理,我却是没想通这其中的关窍。”

“到底还是你才华高,人更聪明一些,不愧是未来要执掌大明江山的人。”

这拍马屁的功夫,倒是学得不错!

朱允熥再度翻了一个白眼。

常升当即夸下海口:“你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不出三日,保证帮你调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朱允熥微微点头,道:“舅舅办事,我放心得很!”

他当然不放心!

但本来也没抱多大指望,也就乐得随口夸他一句。

旋即又问道:“舅舅找到杨士奇了?”

“找到了!”常升自吹自擂,道:“以舅舅的能力,在金陵城内,找一个人,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朱允熥奇道:“他怎么会在金陵城呢?你不会搞错了人吧。”

常升道:“我都查过了。”

“他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府的人氏,自幼父亲便死了,随母亲一起生活长大,是一个秀才,曾经参加过乡试,没有中第。”

“这些跟你说的,全部吻和,错不了!肯定就是你说的那个人。”

“想来是应该还没有逃回去,就在金陵城内藏起来了。”

也对。

史书上对杨士奇的记载虽然不少,但也都是一些重要的事迹。

如果他此时来了一趟金陵,又没有做什么重要的事,史书多半不会记载。

这倒是合理。

不过。

朱允熥不解问道:“逃?他为什么要逃?又藏起来干嘛?”

常升道:“他不是得罪你了吗?当然要逃走藏起来啊!”

朱允熥一愣:“我什么时候说过他得罪我啦?”

常升摸了摸脑袋,道:“舅舅我猜的啊,没有得罪你,你找他干嘛!”

“一个落第秀才,哪里值得你堂堂吴王亲自派人去找,居然还郑重其事的交待给舅舅我。”

“肯定是有什么事,得罪你了!”

他说着,拿起点心,一边吃一边道:“你放心,舅舅已经将他抓起来,关到地牢里面去了。”

“要杀要剐,或者要用大刑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都随你了。”

“若要舅舅帮忙的话,咱府里有用刑的高手,还是以前帮着咱爹审讯敌军奸细的。”

“只要他出手,保证能活活折磨那个杨士奇七七四十九天,还不让他死了。

辞别老朱,离开皇宫,回到府中,便看到有许多人正忙忙碌碌,似乎是要搬家。

“怎么回事?”朱允熥问道。

“恭喜三皇孙……不……恭喜吴王殿下!”宫女太监们连忙行礼道贺。

“殿下授封亲王,赐宅邸,这不马上就要搬出去独自居住吗?奴婢们正在帮着两位王爷整理起居服饰,以及一干物件。”

“哦!”朱允熥应了一声。

心里想着搬出去也好。

东宫虽然宽阔,但上面还有吕妃等长辈。

搬到外面去,才能真正当家做主。

不管要干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就在这时,朱允炆和吕氏走了过来。

朱允熥连忙向吕氏行礼。

吕氏泪眼婆娑,对他狠狠瞪了一眼。

目光内满是怨恨的杀气,就仿佛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似的。

旁边,朱允炆连忙拉了拉吕氏的衣袖,吕氏目内的凶光才收起。

她扶起朱允熥,且哭且怜道:“你刚刚出生几天,就没了亲娘,是我一手将你养大。”

“一转眼,你都长这么高了。”

“我虽不是你的亲娘,待你却如亲生儿子一般无二。”

“你和炆儿一样,都是我的心头肉啊。”

“如今,你们两个都要搬出去独自居住,可叫我如何舍得?”

她说着说着,似触及伤心处,竟泪如雨下。

“娘,孩儿虽然搬出府去了,以后还是会时常回来看娘的。”朱允炆安慰道。

“孩儿也一样!”朱允熥也说道。

“你们记得娘亲就好!”吕氏用衣袖擦了擦眼泪,拉着朱允熥的手道:“我听说昨日在金銮殿上,你向皇爷爷自荐,请立你为储君,可有此事?”

朱允熥道:“确有此事!”

吕氏眼角深处的怨恨杀气,骤然再起,又迅速压了下去。

她强行堆起笑意道:“那真真是有志气得很啊!我亲手养大的孩子,还真是不凡呢。”

“您过誉了!”朱允熥道:“身为朱氏子孙,皇爷爷的后代,守护大明江山,本就是孩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得好!”吕氏对旁边的朱允炆道:“炆儿,你听到你三弟的话没有,守护大明江山,是朱家子孙的责任。”

“你也是朱家子孙,还是他的哥哥,你责任更大,可千万别忘了。”

朱允炆忙道:“孩儿谨记在心。”

吕氏挥了挥手,唤来一名宫女,一名太监。

对朱允熥道:“炆儿长你一岁,还是要稍微成熟些。”

“况且,你皇爷爷又给他安排了几名学识渊博的师父,去他的府上教他读书。”

“要我说啊,你皇爷爷也是有些偏心了,怎么就给炆儿安排了大儒,却不见给你安排呢?”

这句话可有些逾越了。

言谈中的炫耀却是掩饰不住。

“娘可不能不疼你。”

她指着旁边的太监宫女说道:“他叫赵瑞,她叫玲儿,两人都是跟在我身边多年的人,办事认真仔细,十分可靠。”

“你到了新的王府上,总是需要人伺候的。”

“我便将他们两个,送与你了。”

“他们可以帮着你管好王府的事情,也不用你操太多的心。”

赵瑞和玲儿一齐行礼:“奴婢参见吴王殿下!”

朱允熥眉头微微皱了皱。

这不是摆明着往自己身边安插人吗?

可吕氏虽不是他的亲生娘,却也是朱元璋亲自下旨扶正的太子妃。

身为晚辈,孝顺为大,朱允熥不能拒绝她的安排。

这一招是明棋,高明得很,不知是不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指点。

朱允熥心念闪转,笑道:“那就多谢了!”

……

……

……

圣旨已下,朱允熥也没有再挑良辰吉日,当日便搬进了吴王府。

吴王府距离东宫不远,与朱允炆的献王亦是隔墙相望,去皇宫大内也十分方便。

吕氏并没有搬出东宫。

这应该是一个暗示。

老朱是在通过此举,告诉天下人,后面新册封的储君,只会从故太子朱标的儿子中选择。

吕氏身为母妃,无论谁做了皇太孙,她都无须搬出东宫。

刚入吴王府,还没有安顿好,便听得外面又传来熙熙攘攘的闹喊声。

“都小心一点,可不要碰坏了,这可是从南海深处采来的珊瑚树,无价之宝。”

“你……你……你们都仔细着点,可不要磕碰坏了,今儿是咱外甥封王的大喜日子,这些可都是给他贺礼。”

“谁要是碰坏了宝物,小心你们的脑袋。”

……

朱允熥走出书房,便看到一大群人进进出出,正往府里面搬东西。

“怎么回事?”

他从东宫搬家到吴王府,要搬的东西并不多,早就搬完了。

“哈哈哈!”

刚一询问,便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人一见到他,顿时兴奋地大笑。

一路跑了过来,盯着他看了又看:“不错,不错,有王爷的气象。”

“若是有朝一日,穿上龙袍,君临天下,那断然是更加威武了,哈哈哈哈!”

“舅舅,你胡说些什么呢?”朱允熥训斥道:“这种浑话,也是能随便说的吗?”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允熥亲生母亲的弟弟,开平王常遇春的儿子常升。

也就是朱允熥的亲舅舅。

俗话说:娘亲舅大!

一个舅舅半个爹!

在这个时代,舅舅是非常亲的亲人。

常升的年龄,比朱允熥约摸大了十来岁,正是二十四五岁的年龄。

身为常遇春之子,又因哥哥常茂犯错被削爵,常升便袭封了常遇春的爵位,为开国公。

常遇春死得早,他自小无人管教,身为功臣之子,又有国公的身份,平日里行事便难免嚣张跋扈。

此际听到朱允熥训斥,常升也不以为然,他单膝跪地一拜,拱手道:“末将常升,参见吴王殿下!”

“快起来吧,你是我舅舅,装什么客气礼数。”朱允熥挥了挥手。

常升笑嘻嘻地起来,道:“好外甥,你昨天在大殿上,可真是威风啊!”

“我昨日虽然没去上朝,但却都听人说了。”

“公然向陛下索要储君之位,断了朱允炆那小子想做皇太孙的念头,痛快,痛快!”

听着他这般毫不顾忌的言语,朱允熥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下去。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说什么,常升便又接着往下说了。

“昨天大殿上的事,今儿已经在金陵城传开了。”

“京城里的权贵子弟,勋臣后代,个个都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夸你有胆识,有志气,敢作敢当,是一条好汉!”

“陛下也没有责罚你,足见对你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不,听到你受封吴王,大伙儿都抢着给你送来了贺礼。”

“这些可都是好玩意儿。”

“你看这棵珊瑚树,树高三尺,乃是采集南海深处的珊瑚制作而成,晶莹剔透,流光闪烁,万金不换!”

“你再看这幅屏风,这上面的画,可是宋徽宗的手笔……”

……

“我刚才四处瞅了瞅,你府上的家具桌椅,也都太旧了一些,所用的木头也不够好。”

“我看得全部给换了。”

“还有这宅子,也该翻修翻修。”

“这样才配得上你堂堂吴王的身份。”

“至于修缮所需的银两,你就不需要担心啦。”

“咱们这群勋贵子弟朋友,兄弟将士,全部都帮你包了。”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