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都市

>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完整阅读

朱雄英朱元璋 著

都市连载

无广告版本的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朱雄英朱元璋,是作者“西湖...精品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精品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中的.如果你也喜欢

状态:连载  作者:朱雄英朱元璋  14.52 千字更新时间:2024-08-23 11:03:44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无广告版本的小说推荐《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朱雄英朱元璋,是作者“西湖遇雨”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完整阅读
“我先把第四批无线电台送过去,爷爷你那边接好了。”

这次阴阳炁海的规模,肉眼可见地比之前更大了一圈,因此,物品传输的效率也提升了,不用担心碰到边缘继而湮灭的问题。

但第四批无线电台毕竟数量太多,有着足足二十台,所以还是输送了很久。

可在大明这边,众人却并不嫌久。

圣孙坛上的气氛,也从刚才得知女真人在未来会覆灭大明后的愤怒,逐渐转向轻松。

看着这些不断掉下来,落在特制的极厚软垫上的无线电台,郑国公常茂和曹国公李文忠,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第三批送过来的那几台无线电台,根本就不够体量足有数百万之巨的明军分的。

当然了,洪武时期的明军,虽然数量看起来非常吓人,但这是有着卫所制的制度原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屯垦兵,真正能够用于野战的机动部队数量没那么多,“只有”几十万人。

可即便如此,确实需要无线电台的部队,还是太多了。

其中优先级最高的,就是北部边境的军队(此时还没有“九边”的说法),以及京师的上十二卫亲军的......也就是朱元璋从洪武十五年开始改制,划定由皇帝直属的锦衣卫、旗手卫、虎贲左卫、金吾前后卫、羽林左右卫、府军及前后左右卫。

而有了这足足二十台无线电台,再加上之前第三批的六台,就能让几十万精锐明军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

虽然世界第一强军提升一个档次还是世界第一强军,但对于明军的野战部队来说还是有质变的。

毕竟,通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对于战争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因素。

有了这些电台,在防御的时候,敌人攻击任何一方重镇,行踪都能被负责指挥的将领马上知晓,继而派兵围堵;在进攻的时候,明军可以从容地分进合击,各部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只要一部受击,坚守住就可以等到各部靠拢支援,不至于被人打时间差各个击破还一无所知。

可以说,有了这第四批的二十台无线电台,明军攻略辽东的胜算,将极大增加,只要正常发挥,就必然能够成功。

甚至再往后说,以后远征漠北进攻北元朝廷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会有李广那种“迷路侯”的窘境了,如果奢侈一点给斥候部队单独配备电台,将很容易抓到敌人主力。

因为在漠北作战,难的其实不是找到敌人主力的踪迹,只要斥候撒的多、撒的远,大概率是能找的......难点在于,因为撒的太远,所以找到了以后,斥候必须要原路返回寻找大军主力,等寻找到了大军主力给主帅汇报完毕以后,主帅再带着大军过去,而到了这时候,敌人早就溜没影了。

而在古代,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抛下步兵,由主帅带着数千或上万精骑快速机动,与斥候保持一个较近的撒网距离,这也是霍去病非常喜欢亲率少量骑兵去抓敌人主力的原因。

但现在时代变了,有了无线电台,比如明军的斥候部队,在狼居胥山、斡难河、捕鱼儿海......在漠北的任何一处发现敌人,都可以向明军主力汇报,省去了折返跑这个过程,同时远远地隐蔽监视敌人的踪迹,给明军主力实时更新敌人的移动轨迹。

这就相当于明军扫清了战争迷雾,敌人动态一览无余,这仗打起来,可就轻松太多了。

常茂和李文忠的眼中闪耀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军装备上这些无线电台以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景象。

“太好了!这真是天助我也!”

“什么天助,这是咱大孙送来的。”

朱元璋不满地训斥道。

常茂连连点头,呲着牙笑道:“多亏了大外甥(常遇春是朱雄英的外公,常茂是亲舅舅),有了这些无线电台,咱们大明的军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可就都得心应手的多了!”

李文忠也连连点头,深有感触地说道:“是啊,这无线电台可真是神器啊!之前那六台根本不够分,以前咱们在战场上,总是因为通讯不畅而错失良机,现在好了,有了这东西,咱们无论是远征辽东还是漠北,都可以实时地获取信息和操控战场,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了。”

“若是没有圣孙殿下,我们哪有这个福分?”

“是啊,多亏了圣孙殿下!”

众人纷纷赞叹,对朱雄英的感激完全就是溢于言表,怎么表现都不过分。

紧接着,朱雄英又把第二批的过期种子送了过去。

除了土豆玉米红薯这老三样,还有新增的黑麦和木薯的种子。

看着这些新的种子,朱元璋连忙问道:“大孙,这两种新种子是什么?”

“爷爷,前面送过来的是黑麦种子,黑麦抗寒能力强,可以在北方种,甚至在漠北以北都能种,而且不仅能当粮食,还能当饲料用,不挑土壤。”

“后面送来的是木薯种子,木薯比土豆和红薯的适应性更强,耐旱、耐瘠、少/imgs/pic/pic24c5e1.png病虫害,同样不挑土壤,山区都能种,但是想要木薯高产的话,还是要用土层深厚疏松的土壤种植,如果土壤不行,产量就相对低一些,唯一的限制就是这个得在南方种,比如福建、两广、云贵等地。”

听闻此言,朱标和李善长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一大堆看似寻常,却蕴藏着巨大力量的种子上。

朱标率先回过神来,他颤声道:“这么说,这黑麦种子能在北方严寒之地生长,那就是在小冰河期也能存活?这岂不是北方的百姓,同样有活路了。”

李善长也激动得胡须乱颤,他连连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

“而且,这木薯种子,竟能在南方那些贫瘠的山地生长,耐旱、耐瘠、少病虫害,这……这简直是神种啊!”

朱元璋看着两人激动的样子,心中也是一阵欣喜,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这些新奇的种子,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潜藏的生命力。

这两种新种子的出现,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之前朱元璋已经做好了实在不行就向南拓展,用南方的粮食去赈济北方的计划,而现在既然有了这黑麦,北方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就能够得到保障了,在实际上增强了北地汉人对大明的归属感。

而北方的稳定,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由于历史因素,幽燕之地从五代十国以来,就脱离了汉人政权的控制,而两河之地(河北与山西,山西古称“河东”),也自靖康以后,沦陷于胡人之手数百年了。

所以,北方不仅胡化严重,而且人口非常稀少,粮食产量也较低,可偏偏北方承担着防御蒙古人的重任,又不能不屯驻大量军队并进行移民,为了这些军队和移民,大明朝廷就必须每年给北方运粮。

这也是从洪武三年开始实行“开中法”的根源所在,如果不需要给北方运粮,大明朝廷干嘛要给商人们发代表着财富的盐引?

日暮黄昏,朱元璋终于从钟山归来,去的时候骑马,回来的时候乘车,但一天折腾下来,朱元璋的步履虽然沉稳,却还是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

走进宫城的那一刻,朱元璋在奉天门下稍稍顿足,他微微向右扭了一下脖子,似乎想要回头望,但却最终并没有回头。

其实,朱元璋不仅仅是觉得身边得力文臣一一凋零,就连那些如今位列公侯的老兄弟,似乎也跟自己越走越远了。

“或许,该找个时间跟老兄弟们聚一聚了。”朱元璋如是想到。

暗红色的宫灯摇曳着,他的身影在长长的宫道上拉得愈发孤寂,直至被坤宁宫的温暖灯火所迎。

宫门轻启,马皇后自内被侍女搀扶着走出迎接,马皇后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关切的神色。

“咳咳......”

“快进去吧,都说了还没彻底恢复好,别来迎咱,见了风又好不利索了。”

夜色渐浓,坤宁宫内的灯火却愈发明亮。

朱元璋与马皇后相对而坐,两人的身影在窗棂上投下长长的剪影。

说完今天发生的事情,朱元璋眸中掠过一抹复杂的神色:“妹子,咱还有许多事未曾问过大孙。”

马皇后当然知道,最近朱元璋总在琢磨“上一世”的事情。

大孙说他上一世是喝酒喝死的,这下好了,以前马皇后咋劝都没用,都是“我错了但我下次继续喝”,可这事以后,朱元璋现在是一滴酒都不沾了,宴会上,汤和、徐达来劝酒都没用。

马皇后轻轻颔首,柔声安慰道:“重八,来日方长,大孙之事,总有机会再问的。”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一般,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又似想起了什么,有些赞叹地说道:“大孙说他已在地府打下了一片领地,完全可以守护那头的阴阳炁海,咱大孙果然非是池中之物。”

马皇后闻言先是一惊,继而喜色溢于言表:“此乃大幸之事也!大孙有这般能耐,真乃我家之福。”

惊喜之余,她的眉间又轻轻蹙起,显露出对大孙处境的几分担忧。

然而,她还未及嗔怪朱元璋几句,让朱元璋多送点这边的好东西,朱元璋便已沉声提及了另一桩事。

“空印之事,妹子可知道吗?”

马皇后摇了摇头,帝后二人分工明确,朱元璋管宫外的事情,马皇后管宫里的事情,虽然遇到一些朝堂上的事情,马皇后会劝谏朱元璋,但却并不会总是关注外朝。

朱元璋把空印的事情,详细地给马皇后说了。

马皇后听到这种事情也非常震惊,她虽深居宫内,却与寻常后妃不同,是相当有政治眼光的,空印这种事情性质到底有多恶劣,她如何不知?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官员们竟敢如此大胆,将蒙蔽咱的事情习以为常!哼,真当咱是昏君不成?”

马皇后心中一紧,生怕朱元璋盛怒之下大开杀戒。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她稍稍松了口气。

“咱不打算杀人,杀人只会给大孙添乱。”

朱元璋只说道:“大孙说他有办法传送过来解决通讯问题的物品。”

“重八,大孙他......真的能够解决这空印之事吗?”

马皇后忍不住轻声问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大孙的关切。

倒不是她怀疑,实际上,作为救命药的直接受益人,马皇后对这件事现在已经深信不疑了,只是有点担心。

毕竟,上次大孙给她找来的救命药,就已经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次要给朱元璋找能够解决远距离通讯的物品,还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大孙在那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大孙他天资聪颖,非比寻常,咱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的。”

朱元璋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大孙的信任,还有那么一丝丝的......骄傲。

马皇后闻言,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几分。

她知道大孙一直以来都是朱元璋的骄傲,最近发生的事情更是印证了大孙的神奇,如果大孙真的能够解决这空印之事,那也将是大明的一大幸事,想来在过程中大孙也会注意危险的。

两人沉默片刻,马皇后又轻声说道:“重八,大孙在那头守护着阴阳炁海,或许也会被觊觎,咱们是否应该给大孙更多的支持呢?”

朱元璋轻叹一声:“妹子所言极是,咱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大孙他身处那头,与咱这头肯定不一样,咱想要支持他,却又不知从何下手,还是得下回好好问问大孙。”

马皇后轻轻握住朱元璋的手:“不杀人也是好事,杀戮太重,难免会遭反噬,这次重病以后,我想给儿子们都选一位僧人随侍左右,讲经祈福。”

朱元璋闻言,也很赞同。

“咱这就让礼部尚书刘仲质去办。”

而在此之前,马皇后病重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下诏,让已经分封到各地较为年长的儿子们都回京了。

——————

宫墙之外,车马声缓缓响起,那是自北平远道而来的燕王朱棣。

马车里太热,朱棣实在气闷,他揭开帘子抬头望去,只见宫墙高耸,飞檐如翼。

正欲入宫,马车前行之时却忽见一旁聚集着众多僧人,他们或闭目养神,或低声诵经,似乎在此静候着什么。

僧人们见到朱棣一行到来,纷纷双手合十,恭敬行礼,他们虽然不认得朱棣,但却认得燕王府的旌旗,自然不难猜度出马车主人的身份。

因为马上就要入宫参加宴会,这次宴会的规格很高,再加上听闻的一些传言,所以朱棣此刻难免心事重重,就对于这些僧人的出现并未太过在意,只是随意回了一礼,便欲继续前行。

然而,就在他下车即将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呼唤:“燕王留步!”

年轻的朱棣回头扫视着这些僧人,其中叫住他的僧人尤为引人注目,他身材微胖,面容和煦,一对三角眼中透露出非凡的机敏。

朱棣转过身来,只见那位气度非凡的僧人已快步走至他的跟前。

僧人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小僧法名道衍,若燕王不弃,愿随侍左右,为燕王祈福讲经。”

朱棣眉头微挑,对这突如其来的自荐感到有些意外,他上下打量了道衍一番,却见其不似寻常之辈,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这时,道衍又低声说道:“贫僧还有一份见面礼,想要献给燕王。”

“哦?何物?”朱棣问道。

道衍神秘一笑,眨着三角眼小声说道:“一顶白帽子。”

此言一出,朱棣顿时愣住了。

他深深地看了道衍一眼,似乎想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些什么。

然而,道衍只是微笑着站在那里,宫门之外的风轻轻吹过,吹起了朱棣的衣角,也吹动了道衍的僧袍。

朱棣沉默了片刻,说道:“你在马车这里等着本王出来吧。”

而急匆匆地走入宫门的朱棣却并不知道,他马上要参加的宴会,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