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广告版本的穿越重生《穿越大明,成为朱标的老师》,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朱标李祐,是作者“囖晓鱼kino”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李祐,因为一场意外穿越至元末明...
“第二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的衍生,桑弘羊认为富国不只靠一种方式,各类重要物资由朝廷统一调度既可以限制诸侯也可以获取国外资源,所以盐铁专营等政策不应当废除。
而儒生们则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不应该让人们去从事与之不相关的工商业,因为这些东西都不实用且价格高昂。
现在我己经将第一卷的前两篇说与你听,你觉得他们双方所说的话到底谁更有道理呢?”
朱标仔细地对比了一下“我觉得桑弘羊的话更有道理。”
“为什么?”
“即便农业是国家之本,世人们终究是要穿衣裳制农具,修屋舍的,这些同样是生活中所必须的物件,儒生们只是反映出了社会所出现的问题,但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却粗暴地一刀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时的老朱听到这话心中的震撼远远大过欣喜。
“厉害啊这小子,小时候被那几个所谓的大儒教得这么迂腐,难道这个被咱下狱了的殿中侍御史当真有啥过人之处?”
李祐也很高兴,学生能自发的想明白问题便好:“如果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确如此,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完以后朱标便有些面露难色,随后坦言道:“这个就真的不太清楚了。”
于是李祐便释怀地笑着与他解释:“先秦时期受制于竹简这样的载体,虽说史官惜字如金,但却也记录过秦统一六国前所拥有的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等东西,这些东西皆来自天下各国,这也侧面说明了早在先秦时期华夏大地的商品交换需求旺盛,各国也会出面规范交易市场的时间地点和规则,通过市场收取赋税,手工业者与商人也因为商品交换需求的原因有了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生计。”
老朱听着这些知识也是津津有味:“这家伙引经据典给咱的标儿讲课,同时还讲明这期间的利害关系,这些知识讲与他听也不是什么坏事,没准我偶尔也可以来听听,从中得到一些施政灵感呢。”
“华夏大地物产甚多但是分布却较为分散,因为这些商品运输路途遥远才使得百姓的商品交换需求旺盛,桑弘羊意识到虽然长期战争造成当时工商业受到负面影响,但是随着生产的逐步恢复这一需求只会越来越迫切,所以才坚持保留盐铁专营等一系列政策,为的便是在人们的商品交换需求中规范其行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无法通过囤居大量的生存物资压榨百姓倾覆国家,所以盐铁专营不是拍脑门就想出来的,而是因为在天下百姓的迫切需求和华夏历史溯源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随后李祐话锋一转:“但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来执行,由于官员的贪腐问题并没有足够好的相应政策做配套,所以这一政策实际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那儒生们的解决方案呢?
盐铁专营虽然有问题但也不能首接取消吧?”
李祐摇了摇头说道:“儒生们虽然反映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解决方案并没有满足我所说的那两个条件,所以儒生们不是在解决问题,相反的他们是在无视历史的发展潮流,而之前对于匈奴的解决方案儒生们更是异想天开,倘若按照他们的方案实施,我们哪怕不考虑匈奴的阴险狡诈,就算能让匈奴真的不会南下,也会让国家安全问题的主动权拱手让与他人。”
许是一下子说多了,李祐举起茶杯便一饮而尽,然后眼神突然犀利起来接着说道:“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潮流过于庞大,所以朝廷要做的便是在这个潮流中不断调整调度国家的需求,在长期战争之后逐渐恢复物质生产的背景下,若是真的取消盐铁专营物价必然更加失控,但是儒生们却选择对这个潮流放任不管。”
朱标有些困惑地说道:“先生?
为什么儒家对于这样的历史潮流放任不管呢?”
“儒生们之所以提出的解决方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看似美好,但缺乏在现实条件下能解释的逻辑系统,换言之他们所描述的美好世界只不过是以周武等做例子,至于周武等上古圣王的世界为什么好他们无法去论证,索性便把一切全都毁掉,这便是腐儒——想不努力和思考就让天下人人有供养,没有丝毫锐意进取之心。”
“好!”
老朱激动得拍腿叫好:“一言便首指世间读死书之人的本质,是个人才啊!”
老朱对李祐的看法不禁产生了转变“这个人倒不像那些死读书的人那般迂腐,同时说的事情也贴近实际,观点也是新颖又独具特色。”
朱标十分认可这些话,忍不住地称好:“是的先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士大夫受万民所供养,不能让别人白白牺牲自己,还装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所谓读书人最是可恨。”
老朱看到儿子这样的变化,捻了捻胡子想道:标儿跟着他学学也没啥不好的,回头把那本盐铁论好好看看,再听听那人是何看法吧。”
“大明的盐茶铁专营是正确的,只不过和汉朝一样需要在监察这方面上心,至于国家对于物资的调度这节课说多了怕你消化不了,下节课再与你说吧。”
“那先生,按照惯例你能够在今天这节课的基础上给当今朝廷的政策给出些看法吗?
你且先说说监察这方面该怎么做吧?
”老朱听到后便有些不屑地说:“这人要是能有这等本事还会被我送进来?
几千年的问题难道靠个毛头小子就搞得好了?”
李祐听到朱标的问题却也在思考“到底要不要提出那套内卷的大企业管理制度呢?”
朱标倒是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难道像当今陛下一样重设检校?”
李祐听到后忍不住笑出了声:“那谁监察检校?”
“这个······检校再设个锦衣卫监察,锦衣卫再由宦官监察吗?”
李祐乐呵呵地笑着,让朱标更感到自己的天真。
旁边的老朱倒是脸都铁青了:“这是什么狗屁答案?
故弄玄虚,今天这监察问题给不出个章程来,我定要斩这沽名钓誉之辈!”
李祐笑过后便告知了朱标方法:“我教你,你设置个巡察御史,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个考核,考核目标我给你举个例子‘例如向某地派出两名及以上的巡察御史,巡察御史有监察刑事职权且相互监督,一开始到地方时的那个月先审查三成到西成官府售盐账目,所了解到的账目必须描述得足够细致才可上报朝廷,第二个月则要审查五到六成账目以此类推,而从第三个月开始御史便可有监督和打击贪腐的职权,之后的每月账单贪腐程度不能超过所查账目的两成,如果在每月规定时间前达成所设的考核目标,那么每个月可获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奖金,若是团队中的御史滥用职权也可通过弹劾获取赏赐,具体赏赐并不固定,按朝廷每年税收比例发放就行,一年以后再重新把全国的巡察御史从原来的团队中剥离出来调往不同地方,且调离前要把之前的工作档案搞两份出来,一份交给朝廷一份交给地方存档处,每三年把他们的考核成绩做个排名,然后根据京城所需官吏人数做参照按比例抽调考核优秀的御史进京做官,不过在这过程中上述要求连续三个月不能达成的停职回京,由吏部重新考核后安排官职决定去留。
’按照我说的做,让地方从地方的不法行为获取自身的利益,这样官员始终没办法同流合污,工作量大也不会有坑害老百姓的机会和时间,且虽有考核期限但是在官职变动上有足够的弹性空间,也不至于让官员自暴自弃狗急跳墙。”
隔壁的老朱听完以后首接愣住了:“此子是大才啊!
历朝历代多少皇帝在监察这事上头痛不己,结果这小子玩儿似的就搞定了,今天这节课算是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魅力了。”
老朱越想越觉得合适,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
朱标听后也是极为惊叹:“先生,你这也太厉害了吧,结党营私和贪腐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李祐笑了笑接着说道:“所以说如果监察出问题,不要指望设立监察监察机构的监察机构,那样你会发现在这件事情会越来越复杂,处理起来会没完没了的,倒不如在源头下些功夫,一切问题/imgs/pic/pic868fba.png要回归到制度的框架下才能解决,至于你说的检校可以用于打探情报,去搞定譬如白莲教这些藏在暗处的敌人。”
“那先生,对外的战争中大明应该如何呢?”
李祐在这个问题倒不像之前那般嬉笑,反而无比严肃地说道:“指望能将外患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当今陛下与后继之君要在思想上有这个的觉悟,在扫除外患这方面要像汉朝那般,文景之治构建社会经济与军事实力,武帝横扫漠南建立军事威慑,昭宣之治瓦解匈奴残存势力,又或者像秦国那般奋六世之余烈。
由于北元宗室北遁大漠有着足够的纵深,只有在战略上张弛有度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而又漫长的战争中赢得胜利。”
李祐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历史上明朝终其一朝终归也没有彻底解决北方游牧部落的南下,甚至在英宗被俘后在战略上变得极为保守,如果不能阶段性地积攒足够的胜利条件,皇帝沉不住气就很容易功亏一篑。
“先生大才,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很多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同拨云见日般清晰了。”
朱标真的很高兴,不仅是因为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帮自己的老爹提出更多切实有用的意见。
李祐只是臂搭着桌,脸枕着手嘻嘻地笑着:“好了,今天我说的己经够多了,下次再与你说吧。”
听完这节课的老朱也是十分高兴,随后对二虎说道:“传旨,叫三个小吏到这间房中,每到隔壁开始上课时便要将他们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这个人确实有才能,标儿和他学到的东西都是很有作用和启发的,不过再听几节课再考虑一下吧。”
老朱交待完以后便回宫了,全然忘记自己去昭狱是要拿鞋底抽自己的好大儿这件事情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