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都市

>

我养十万铁骑,关你崇祯什么事?完整版

张璟川吴三桂 著

都市连载中

回过头看向西面正徐徐后撤的清军,他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欣喜之色,反而陷入了凝重。因为对于他来说,真正的危机并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源于内部。现在是崇祯十四年,处于明朝末期,整个大明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境地。内部,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农民军在中原腹地

状态:连载中  作者:张璟川吴三桂  14.15 千字更新时间:2025-01-11 10:15:05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养十万铁骑,关你崇祯什么事?》是黑眼圈先森最新创作的一部历史军事小说。故事中的张璟川吴三桂身世神秘,具备异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展开了一段离奇又激烈的旅程。这本小说紧张刺激,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大明+系统+杀伐果断+争霸+技能包】明末内忧外患?不慌,有我张璟川在!看到我身后的十万铁骑了么?……崇祯:“兄弟,坐下来慢慢说。”张璟川:“谁跟你是兄弟?别乱攀亲戚!”崇祯:“听说,你为我大明养了十万铁骑,可曾带来?”张璟川:“那十万铁骑是我自己养出来的,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养十万铁骑,关你崇祯什么事?完整版

精彩章节试读 1

张璟川脚踩清军龙旗,高举着鄂纳海的项上人头,朝着周围的清军甲士怒吼着。

鄂纳海的战死,大大出乎了清军士兵的意料,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参领竟然死在一个籍籍无名的明军士卒手里。

当然,这些清军士兵除了诧异之外,还有深深的震惊。

因为眼前这个明军士卒如同猛兽一般,在他们的围攻中左冲右突,所过之处便是一阵腥风血雨,众多清军甲士皆命丧其手。

原本以为,遇到这等猛人,就算用人海战术去消耗,可最后的结果,不过是送去一茬一茬的性命罢了。

鄂纳海的死,给这些清军士兵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参领死了,剩下的三个牛录章京心头也是惶惶不安,一边收拢部众抵挡一边徐徐后撤。

战场上,两军交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势,一边出现颓势,另一边则会愈战愈勇。

毕竟,没有什么比清军后撤更能激发明军这边的心气儿了。

张璟川回过头,看向东面的明军主力,竟纹丝未动,他不由得皱了皱眉。

李大牛抹去脸上的血污来到张璟川的身侧,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明军主力,不解道:“清军这边已经坚持不住了,将军他们怎么还不来驰援咱?”

就在李大牛和张璟川正自疑惑时,西面的清军主力传来“呜呜”的号角声。

“清军撤了?”李大牛惊喜道。

张璟川回过头看向西面正徐徐后撤的清军,他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欣喜之色,反而陷入了凝重。

因为对于他来说,真正的危机并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源于内部。

现在是崇祯十四年,处于明朝末期,整个大明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境地。

内部,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农民军在中原腹地迅速崛起壮大;外部,满清在皇太极的领导下逐渐由防御转为进攻。

特别是此时此刻,自己正处于松锦之战的中期,待明年皇太极攻陷松山城,俘虏明军主帅洪承畴后,明朝九边防线也将彻底失守。

到那时,大明将彻底失去北面的屏障。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自带系统的后世人,张璟川打心底里是不愿意让大明亡国的,因为他深知,在往后大清统治的两百多年里,给**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给这个国家造成了多么巨大的损失。

两次**战争,几乎打断了中国人的脊梁。

领土割让、思想控制、文化破坏、闭关锁国,几乎让中国落后于世界近百年。

思绪拉回当下,现在的自己,不过是边军中的一个队长,要想拯救大明,以他现在的实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话又说回来,自己不是还带着一个系统么,以后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变数。

“兄弟,”李大牛低声提醒道:“清军撤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张璟川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看向周围。

这些战后余生的明军士卒无不欢呼雀跃,有的与身边的袍泽紧紧相拥,有的瘫倒在地掩面而泣,更有的,跪坐在袍泽的尸体旁,兀自发愣。

现在正值七月,但关外的天气依旧寒冷。

萧瑟的寒风越吹越急,可怎么也吹散不了天上的那一层阴霾。

周围的明军士卒在欢呼雀跃,只有张璟川一脸平静,深邃的眼眸中没有丝毫的波澜。

此时的张璟川就像是海边的坚石一般,任由风吹浪打,依旧稳如磐石,因为只有他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是为了将历史的车轮慢慢的拉出既定的轨道。

他左手拎着鄂纳海的首级,右手拿着刀,朝着西面的明军军阵走去。

鲜血顺着他身上的甲胄滴落,他抬脚迈过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周围的明军士兵在看到张璟川后,尽皆围了过来,注视着他,眼里满是尊敬与崇拜。

感受着周围人的注目礼,张璟川也将目光看向他们,看向这些与他并肩作战,九死一生的袍泽。

在这一刻,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或许已经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神更加坚定,脸上的杀意更加浓烈。

事实告诉他们,只要敢玩儿命,骁勇善战的清军,并非不可击败!

当张璟川走出人群,面朝东方。

他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千步之外的洪承畴,缓缓举起左手拎着的鄂纳海的首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振臂长啸:“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先锋营剩下的数百士兵疯狂响应,忘形高呼!

张璟川的这一举动,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他们先锋营胜了,作为主帅如果不给予应有的赏赐,以后便难以服众。

当他们行进到距离明军主力军阵一百步时,停了下来。

张璟川看到“洪”字旗前面的洪承畴以及“吴”字旗前面的吴三桂时,心里不免一阵苦笑,这两人都是背明降清的大叛徒。

自己所处的先锋营,也正是宁远总兵吴三桂的麾下。

在走过来的路上,张璟川已经想清楚了。

洪承畴和吴三桂将来或许会投敌,但至少现在,他们还是大明的忠臣良将,而他张璟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助这二人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及组建属于自己的势力,才是他最为迫切的需求。

张璟川见吴三桂翻身下马并朝自己笑着走来,他赶紧迎了上去,躬身一拜道:“小人拜见总兵大人!”

吴三桂快步上前,一把拖住张璟川的双手,略带深意的低声问道:“我之前怎么没见过你啊?”

张璟川俯首道:“小人张璟川,本是宁远卫的小旗官,被编入先锋营后,任队长职。”

“队长?”吴三桂略微有些诧异,不由爽朗一笑道:“你这一身本事做个队长,真是委屈你了。”

“小人不敢!”张璟川再次俯首道。

吴三桂压低了声音,凑到张璟川近前,低语道:“若别人问起,你就说是我吴三桂的亲兵!”

“???”张璟川虽然不明所以,但并未发问。

吴三桂拉着张璟川的手,将其带到了洪承畴的面前,催促道:“还不快拜见总督大人!”

张璟川抬眼看向骑坐在战马上,身形消瘦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躬身拜道:“小人张璟川,拜见总督大人!”

洪承畴看着眼前的张璟川,甚是满意,微微颔首道:“力挽狂澜,斩将夺旗,是个将才。”

张璟川不卑不亢道:“此番小胜,全赖我家总兵大人的悉心教诲。”

功劳这东西,上头说你有那你就有,既然想要借助吴三桂上位,自然是要做一些人情世故的。

果然,一旁的吴三桂听到张璟川这话,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他也是没想到,这张璟川倒是会做人。

虽说大家心里都清楚,先锋营能够击败那一队千余人的清军跟吴三桂毛关系都没有,但立下大功还不忘捧一捧自家上司,这样的属下谁人不爱呢。

有勇有谋,又会做人,这样的人放到哪里都是抢手货。

洪承畴的心里也动了爱才的心思,笑着问道:“你可愿来我帐下谋事啊?”

张璟川心头一颤,眼眸微动,当下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侧过头,看向一旁面露尬色的吴三桂,冲其眨了眨眼睛。

这意思很明显,你老大要挖我,你若不想我被挖走,就赶紧用重赏来砸我!

……

精彩章节试读 2

东海堡,位于锦州以东二百余里。

西面和北面是宽阔的平原,南面是凌河河滩,东面是辽东湾北部海域。

地处偏远又无险可守,非兵家必争之地。

清军在兵力上本就处于劣势,更不会分兵去驻守这么一个鸡肋之地。

明军倒是想去占着,毕竟东海堡往北就可以直接威胁清军粮道,像一枚钉子一样,迫使清军分兵防备。

但由于东海堡的西面和北面都是宽阔的平原,几乎无险可守,一旦被清军围住,锦州的明军驰援的难度极大,唯一的活路便是乘海船逃离。

所以至始至终,无论清军和明军在锦州那边打得再激烈,东海堡这边倒是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洪承畴之所以着眼于东海堡,就是看中了东海堡出海口的地理位置。

从关内将粮草辎重通过海路运至东海堡,时间是陆路的三分之一,粮草损耗是陆路的五分之一,不仅不用担心清军骑兵的袭扰,也能为将来的反攻,起到一个桥头堡的作用。

这打仗,就跟下棋一样。

每一次漫不经心的落子,看似是一步闲棋,但在关键时刻便会成为压倒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说,这里怎么堆了这么多稻草?”

骑在马上的张璟川对身边的李大牛问道。

“关外冷得早,再有个两三月就得落雪,林子里水汽足,路面容易结冰,别说人和马走在上面容易打滑,就是板车也不好走,所以附近村子里的人会提早准备好稻草,到时候铺在路面防滑。”李大牛回答道。

“我不是问这个,”张璟川撇了撇嘴,开口道:“锦州那边打了快一年了,周围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怎会还有百姓能安然在此种地的。”

李大牛挠了挠头,憨笑了两声,道:“大人,前面应该就是东海堡了,到了以后应该就知道了。”

“不容易啊,咱们摸着黑走了一夜,终于到了,让弟兄们再加把劲,午时之前到堡里用饭休息!”

话音刚落,

张璟川就策马向前。

李大牛朝身后的众人吆喝一声,四百多人开始加快了步伐。

一时间,

林子里窸窸窣窣,尘土飞扬。

只是没过多久,对于又重新慢了下来。

因为队伍前端刚出了林子,张璟川就不得不重新下令缓下行军速度。

一出林子,视线就豁然开朗,丝毫没有边境军堡的那种荒凉凋敝,也没有深处战乱之地的紧张压抑。

反而是良田纵横,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甚至,

地头间还有不少正在忙活的农夫农妇听到林子这边的动静,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腰好奇的打量着张璟川他们。

张璟川不由得回头看向身侧打马赶来的李大牛,问道:

“大牛哥,你确定我们没走错路?”

这是辽东?

这特娘的是被清军侵占的辽东?

松山周边到处是残垣断壁,周边的村镇更是一个鬼影都见不到,而这里,与松山城相隔也就二百余里,怎么就沃野一片了?

而且看这里的农夫农妇们脸上的红润,哪里像是身处战乱之地三天饿九顿的样子。

这日子!

这光景!

饶是关内,也没眼前这般景象吧。

张璟川与李大牛简单商议之后,便让李大牛带两旗人马先一步到东海堡打探虚实。

……

东海堡内,

鳌拜赤着膀子,正在厅堂内大快朵颐。

一老者身着布衣,站在一旁,眼眸浑浊,一脸视死如归的模样。

“考虑得如何?”鳌拜没有抬眼去看老者,而是自顾自的咀嚼着嘴里的羊肉。

老者就像是没有听到一样,毫无反应。

鳌拜放下手里割肉的小刀,拿起桌上的绸布抹了抹嘴,淡淡道:“徐敷奏,让你投效大清,是陛下看得起你,别给脸不要!”

老者抬眼看向鳌拜,迎着对方凶狠的目光,毫无惧意道:“当年老夫跟着袁督师(袁崇焕)在锦州杀你们这些虏贼时,你得亏没在战场上碰到我,否则,你现在可没机会坐在这里吃肉!”

“呵呵呵,”对于徐敷奏的嘲讽,鳌拜也不恼怒,只是笑着道:“袁崇焕,也算是你们明军中能打仗的人了,可现在呢?在哪呢?”

徐敷奏不由一窒,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低下了头。

鳌拜见徐敷奏一脸黯然,咧嘴一笑道:“一头老虎,本就体弱多病,咬不死山里的狼,不怪自己没本事,反而去怪自己的牙齿不够尖锐,爪子不够锋利,最后把牙齿拔掉,磨平了爪子。

没有牙齿和利爪的老虎,与牛羊有什么区别。”

徐敷奏脸色苍白,没有说话。

鳌拜笑了笑,继续说道:“我们陛下知道你在东海堡,因为敬重你,所以这几年没有派兵过来打扰,你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徐敷奏投效大清,东海堡里的一草一木,我们都不会去碰。

你若执迷不悟,不仅你要死,东海堡里的一切都将给你陪葬。”

徐敷奏眉头紧蹙,脸上流露出挣扎之色。

就在这时,

一名清军甲士进来禀报道:

“都尉,堡外来了一支明军!”

此言一出,徐敷奏眼眸一亮,随即将目光看向了前来禀报的清军甲士。

鳌拜瞥了一眼徐敷奏,向军士问道:“来了多少人马?”

“前队六十人已经到了堡外,后面还有三百多人。”军士答道。

当徐敷奏听到明军只来了四百人后,脸色不由一僵,随即怅然一叹。

虽说这鳌拜只带了三百人来,可这三百清军,却是镶黄旗里的精锐,别说清军能依堡而守,就是把三百人全拉出去与明军野战,这四百明军也不是对手。

而且,鳌拜这人勇猛难当,更是被皇太极赐号巴图鲁。

不仅如此,鳌拜精通军略,别说明军那边只来了四百人,就是来上一千人,恐怕也不是鳌拜的对手。

徐敷奏摇了摇头,暗自叹息。

鳌拜见徐敷奏一脸颓然,心情大好,用绸布擦了擦手,随即朗声道:

“着甲,随我杀敌!”

……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