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园下山的第一年,陶眠命名为一狗元年。这年风调雨顺,村里收成大好,村西老王家的王丫头送了陶眠一袋米,两篮子鸡蛋。王丫头问陶眠,怎么许久不见小顾道长。陶眠说小顾道...
![桃花山上长生仙后续最新热门小说](/imgs/pic/picc6d702.png)
顾园下山的第一年,陶眠命名为一狗元年。
这年风调雨顺,村里收成大好,村西老王家的王丫头送了陶眠一袋米,两篮子鸡蛋。王丫头问陶眠,怎么许久不见小顾道长。陶眠说小顾道长偷了他的棺材本跟小姑娘私奔了,迟早有一日被他抓回来,门规伺候。
顾园频繁地给陶眠写信,说他还不能回到青渺宗,现在时机未到,只能住在外面,韬光养晦。他每日都在修炼两门功法,未曾荒废。芦贵妃跟他一起,活得有滋有味,找了两只小母鸡。
陶眠当然知道他在修炼方面没有怠惰,托了顾园的福,他在功法这方面的进步简直称得上突飞猛进。
“有个徒弟确实好。”陶眠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手端纸,一手捏笔,琢磨着给徒弟写点什么。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顾园,在修习功法时,要加倍用心啊。”
时刻卷起来。
“还有,让芦贵妃注意身体。”
一狗二年,村子照旧粮食丰收。有桃花山的庇佑,这片小小村庄总是祥和安宁的。王丫头照例送米送鸡蛋,问小顾道长什么时候回来。陶眠说小顾道长拈花惹草,被六家大小姐通缉了,不完婚不让走。王丫头笑着嗔言,陶道长你又在说笑。
顾园的信来得慢了,信客几次来,都没有陶眠的信。
快入冬的时候,那日飘了小雪。陶眠从村里提了一壶酒,打算回去温酒喝。恰逢信客在村口,扬声说陶道长,有你的信。
陶眠道了声谢,提着酒和信回观。
到了温暖的室内,他搓着手,把酒放在小桌上,先拆了信。
两只鸡是有福气的,享受着暖烘烘的房间,围在陶眠的脚边。
陶眠把信展开。
顾园这封信写得匆忙,字迹都要飞起来。大体的意思是他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结交了一些朋友。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董良骏,这人是李贺山的亲信之一,做了不少事害顾家人。
董良骏是金丹期的修士,实力刚猛。顾园蒙面与他交手过一次,落了下风,差点害了自家性命。
他希望师父出山,助他拔除董氏势力。
顾园通篇在交代董氏的惯用武器、功法,以及他如何坑害顾家的人,害死了他的姑姑和姑父。
陶眠把信看了又看,想找出一字半句关于顾园他自己过得好不好,芦贵妃好不好。
什么都没有。
他平静地将信折叠回原来的样子,拉开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木盒,里面是厚厚一沓纸。
最新的一封被放在最上面,手背抹平两下,再关严,放好。
陶眠偏腿侧坐在榻上,面前的小桌摆了两碟小菜,一盅清酒。
他伸手撒了把米,招呼着两只鸡过来,开饭。
桃花观的门第二日清晨被人敲响,陶眠伸着懒腰趿拉草鞋去开,门外是个陌生的青年。
“我……”
青年是代替顾园过来的,接他师父。
本来以为开门的会是个老态龙钟的白发道人,青年正发愁要怎么让老头安然无恙地抵达青渺峰。
想不到竟会是个容貌俊美的年轻人,看模样,也就二十出头。
他在想是不是走错了。
“呃……小道长,在下程驰,敢问你师父陶眠人在何处?”
陶眠瞥他一眼,弯腰把两只鸡抱出门,让它们自己溜达,锻炼肌肉。
“我就是陶眠。”
“你就是……嗯?”
程驰的嘴巴张大,虎目圆睁。
不不、不会吧!
“小道长,恕我直言,你看着比顾园都年轻。”
“他长得老。”
陶眠看程驰的眼光友好了些许。
“你这年轻人,蛮会说话。”
程驰仍然处在震惊之中,陶眠却已经回屋,把他前夜收拾好的行李取出来了。
还有一根他早早准备好的桃枝。
“走吧,我跟你下山。”
两只六百多年的鸡会自己照顾自己,一千多岁的飞天蟑螂更不用他操心。一狗二年,陶眠此生第一次离开他住了一千多年的地方。
这么一走,直到来年的桃花开时才归来。
顾园担心陶眠出门在外照顾不好自己,临别时三番两次叮嘱程驰多费心。
程驰倒是觉得,这位陶道长并不怎么挑剔,去哪里吃什么都听他安排,关于青渺宗和董良骏的事也不问,极其沉得住气。
他心里没底,毕竟陶眠看着太年轻,他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兄弟被忽悠了。
住客栈一般是两个房间,偶尔房间不够,就合住一个。程驰打地铺,陶眠睡床。
陶道长说他习惯于早起打坐,程驰就说你打你打,我不干扰你。
第二天一早,他苏醒过来,看见陶眠端正地盘腿,两只眼睛闭着。
程驰不敢惊扰,蹑手蹑脚地站起来,结果一不小心脚趾踢到桌脚,疼得他自抱自气扭成麻花。
这动静惊醒了陶眠,他擦了擦嘴角不存在的口水,睡眼惺忪。
“开饭?”
“……”
程驰当日修书给顾园,让他赶紧另找帮手,这个年轻的小道长像个骗子。
结果当晚,他们的客栈被董氏派出的刺客潜入。
刺客连伤数人,杀至卧房。
程驰在睡梦中惊醒,拔剑迎敌。
但有一人比他更快!
刀光剑影,擦着窗外的月光,霎时间房间内寒气逼人。程驰数了数来人,共三位。
他欲加入,又怕越帮越乱。
等到接连三声哀嚎传出,三人流了血,拖着重伤的身子,破窗而出。
房间里的蜡烛被人点燃,是小道长,他把那根干枯的桃枝放到桌上,露出桌面的一截,有滴滴鲜血坠地。
那桃木枝却没有被污血沁染半分。
“我留了他们一条命,但他们此生无法再运功修行了。”
陶眠说。
“你可有受伤?”
他衣装洁净,连发冠都没有乱,仿佛一枝泥中莲,俗世不可侵。
程驰看着他的眼睛,才发觉自己最初以为他只有二十出头的想法多么离谱。
容颜可以永驻,眼睛却不会出卖岁月。
接下来的日子程驰抱上了大腿,无需他出手,陶眠击退了一波又一波的追兵。
偶尔陶眠会故意睡觉,让他来。程驰一开始不懂,后来察觉到,这或许是陶眠在有意锻炼他的本事。
如果他解决不了,陶眠就会从被子里抽出桃树枝,三下五除二,搞定一切麻烦。
他们一路这样过来,终于到了青渺峰旁的一处山庄。顾园化名为阮素,是这山庄的庄主。
他在李贺山的眼皮底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陶眠被秘密送入山庄,那天晚上,庄主书房的灯火一夜未熄,师徒二人进行了一场长谈。
程驰第二天早晨去敲门时,门却从里面打开。
是陶眠准备离去。
程驰听见顾园的声音,他说师父,徒儿一定会出人头地,千万倍地报答你。
程驰看见陶眠的笑,他好像有些累了。
徒弟,师父只希望你平安无虞。
他这样道。
顾园密谋了许久,师父陶眠是最后一环。陶眠来了,他所有的计谋都要运转起来。
他运筹帷幄,最后,迎敌。
董良骏带了二十位金丹、三十位筑基期修士,他以为对付老宗主的残兵绰绰有余。
没想到一个青色道袍的玉面道士突然半路杀出,手中一根三尺桃枝,行若游龙,剑无定影,如入无人之境,将这数十人打了个七零八落!
董良骏措手不及,被打得狼狈至极。对方废功法,留性命,并不把人置于死地。
他捂住胸膛,边吐血边嘶哑着声音高喊:“阁下何人?缘何助那小贼?”
高人月下立身,语气平淡如烟。
“我是他师父。”
老宗主的遗孤顾园要夺回门派,顾园有个厉害至极的师父护佑,这两件事在宗门间彻底传开了。
春暖风和,顾园想多留师父些许日子,陶眠却谢绝。
“山上的桃花开了。徒弟,我要归去了。”
![]()
顾园知道留他不得,心里不甘愿,表面上却还要故作大方。
“师父想什么时候出来走走,我派人抬轿把你请来。”
陶眠含笑道——
“师父的草鞋低贱,上不得高轿。徒弟,有空带着芦贵妃回山看看。”
陶眠就这么走了,风不带来,云不带去,任何人都拦他不得。
回到桃花山,日子不太平了一段日子,总有人上门扰他清静。
陶眠对待冒犯者从不手软,但也不像前些日子废修行。
他通常把人打得鼻青脸肿后,再丢出院子去。
久而久之,冒犯的人自讨没趣,渐渐也不发生激烈的冲突。偶尔陶眠要找人对饮,还把他们从犄角旮旯揪出来,按到石凳子上。
斟酒,共飨。
后来这些人还帮他砍柴喂鸡,陶眠自得清闲。
顾园的信一年比一年来得少了,徒弟是个大忙人,师父能体谅。就是村头的王丫头年年来询。
王丫头从扎着羊角辫的小闺女,渐渐出落成水灵的美姑娘,提亲的人越来越多,她却在痴痴地等。
陶眠说王丫头,别等了。小顾道长追着天边的桃花去了。
王丫头心思聪慧,脾气却犟。直到陶眠说别等,她才潸然落泪,死了一片心。
桃花山的桃花开了又落,又过了几年。王丫头早嫁人了,生了个女儿,夫妻恩爱。
陶眠坐在门槛上,摇着拨浪鼓,逗那没牙的小孩。王丫头站在一旁,做娘亲后她的性子柔了,很多事也看得明了。
她说陶道长还在等吗。
陶眠眉目清远,还是许多年前的样貌。
他说山在这里,我也在这里。山和我都不会走。去者不留不追不等,唯念。
陶道长这些年出过几次门,每次都是为了帮助徒弟。
他出山,顾园的敌人们就要捡起十二万分的精力应付他。
桃花仙人从未尝过败果。
外界都传陶眠和顾园师徒感情深笃,顾园的敌人们想方设法地分裂他们的关系,却不知陶眠对这些外在纷扰根本不感兴趣,他只是顾念那曾经的十六年。
陶师父从不干涉徒弟的决定,他甚至不像个师父。如不出门,就躺在院子里晒太阳睡大觉。
唯有一次,陶眠对顾园动了怒。
霍兴澜是李贺山的左膀右臂,顾园请师父出马。
陶眠带枪匹马杀入霍家,只废了霍兴澜及其义弟。
他离开霍家,带着两个主谋。但那之后的一个时辰,顾园却派出另一伙人,把整个霍家赶尽杀绝。
陶眠得知消息后大怒,一把推开山庄书房的门。顾园和亲信属下都在,他们正在商议要事,被迫中断。
顾园让属下们都离开,亲自给陶眠搬了椅子倒茶。
陶眠不肯坐。
他说顾园,你小时候,为师带你上山。看桃花萌蕊,青草生芽,让你静心养性,蕴积山水灵气。
霍家十八口,有孩童,有老妇。你的快刀落下之时,可有念及师父的苦心?
为何我出山招惹凡尘,为何我只废功法不害性命?徒弟,你要报父母之仇,要得宗主之位,我不拦你。但师父怕你与魔相斗,深陷泥潭,最终害得自己坠入地狱!
陶眠一番苦口良言,顾园半句都听不进去。
他说师父你太天真了。霍家人,狠毒和阴险是写在血脉里的。今日我不心狠手辣,来日师父就要去坟前祭我。
李贺山当年是如何对待我顾家的。我也是身在襁褓的孩童,他派出八波追兵,誓要赶尽杀绝。
孩童会长大,会习得仇恨,会奋不顾身地报复。
我深知这点,因为我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
他说师父,我已身陷囹圄。
地狱在何方,我环顾四周,哪里都是地狱。
陶眠是被程驰送回房间的。晚年,程驰回想起那一幕,如在昨日。
他跟在陶眠身后半步,他觉得陶眠就像一只冰纹瓷瓶,那些裂隙随时随地在侵蚀完整的部分,蛛网一样的。
芦贵妃终于熬不住了。离开桃花山,它的生气大不如前。
作为一只鸡中的超长待鸡,陶眠将它风光大葬,骨灰装入巴掌大的小盒,和他一起离开了青渺峰。
爱说笑的陶道长忽然变得安静沉默,除了王丫头能和他说上几句话,他几乎整日闭门不出。
青渺宗的来信也再无踪影。
又过了五六年,断了许久的信件忽然续上了,从半年一封,到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王丫头从卖货的货郎那里听说,青渺宗换了主人,是一位姓顾的青年。
桃花观的门又常常开了。
陶眠收到了最新的来信,顾园又在罗里吧嗦地说他宗门的事。起初还交代一些换堂主之类的大事,现在都是些山门口的树迁走,山里养的鸡和鸡打架的琐碎事,一讲一大段。
结尾无一例外——师父我派人去接你来享清福。
陶眠觉得没必要。徒弟过得不好,他帮一把。徒弟过得好了,他自然不必露面。到了青渺宗,一大群人前呼后拥,他去过一次。
陶眠不喜欢那样。
日子一天天地走,王丫头的丫头都到了出嫁的年纪,青渺宗的信又来了。
还是些鸡零狗碎的闲事,但结尾不一样了。
这次顾园说,要是能见见师父就好了。
陶眠琢磨出不寻常的意味,他有些慌乱。他连夜往青渺宗赶,什么都没来得及收拾。
他一路在想这些年的信。
我养的桃花死了,我不会种。师父什么时候帮我看看。
池塘的鱼被猫叼走了,那只猫徘徊几日,我没舍得赶走,现在是害了池中鲤鱼一家。师父来看看这只猫吧,你和这些毛东西一贯相处得好。
我有在修善行,早年作恶多端,不怪师父气我狠毒。
我的鬓角今晨生出了一根银发,师父或许还是我幼时的模样吧。待到相见那日,师父别错认了我。
桃花终于开了,要是能见见师父就好了。
青渺宗大丧,宗主顾园久病成疾,登仙而去。
陶眠抚上黑沉的棺椁,想起他从澡盆里抱出一个婴儿的那个白天。日光融暖,山雀和鸣。
他说一狗,我们回桃花山吧。
“变态不愧是变态。您还能赞叹地说出来,真行。”
“安心,没那么容易被发现的。我敢把你带过来,自然也能把你安稳地送回去。”
陶眠说你别的不会,就会给咱俩插旗子。
薛瀚见陶眠尚且有闲情逸致拌嘴,看来他接受得很快,只是尸体乍然出现,给人的冲击的确大了些。
开场就是三道禁令,让宾客们精神一震,接下来才是好戏登台。
唱楼官唱的第一样物品是寒玉骨。
“一灯百金——灯多者得——”
唱楼官拖着长长的调子,细致地展示手中锦盒所盛的那根剔透玲珑的“玉”。
看着像玉,名字却叫“骨”。
陶眠问寒玉骨是什么。
喝茶的薛瀚顿了顿,目光瞥向他。
“仙人的胫骨。”
“……”
就多余问。
接下来的拍卖品就更奇怪了,什么仙人的小指、仙人的左耳、仙人的三片心。
陶眠有些忍无可忍。
“拍这些东西作甚?留在家里供着么?”
薛瀚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忍了。
“一般是用于食补。”
“……”
“千灯楼的惯例,通常一层楼卖一类别的物品。你我所求的横公鱼脂是药,这层自然是卖药的多。而这其中……又属你们人仙的骨血筋肉为上品。”
陶眠这才明白自己的处境。
他哪里是登楼啊,这不是落到了砧板上?
“忍忍吧,马上到我们要的东西了。”
薛瀚试图安抚仙人情绪,别耽误了正事。
陶眠假装自己听不见唱楼官的调子,埋头吃点心。
直到身边的人用手指轻叩桌面。
“到了。”
唱楼官手中的锦盒没有变化,盒中的宝物却换成了一块油润的鱼脂。
“横公鱼脂——诸君掌眼——一灯两百金——灯多者得——”
“一灯两百金?”陶眠咕哝道,“未免太贵了。孟管事是不是因为提前知晓你这熟客要来交易,涨价了呀?”
薛瀚摇了摇纸扇,浑不在意。
“涨了约莫五十金而已,不必介怀。”
后面又跟一句。
“总归是划你账上的钱。”
“……”
唱楼官在圆台之上环绕踱步,给在场的宾客展示手中的珍稀鱼脂。
“横公鱼脂——食之可去邪病——请诸君细瞧——”
陶眠心想尽快回山,否则他楼下不去,直接进锅。
他瞄了身侧的薛瀚一眼。
“不点灯?”
薛掌柜老神在在。
“不急,先瞧瞧热闹。”
和他之前所言类似,比起仙人的胳膊腿心脏,横公鱼显然落了几个档次。
五层的贵客们对此兴趣寥寥,只有位于他们雅间东南角亮起一盏琉璃灯。
不多时,在那盏灯的右侧,另一抹幽绿色徐徐点燃。
总共两位客人出价。
唱楼官吆喝着,询问是否有其他客人跟灯。
薛瀚这才把那盏小巧提灯取来,玉制的灯柄伸长,轻撞最底端的琉璃灯。一声清响,灯芯缓缓升起一点亮光。
他提灯的手继续上抬,按照同样的做法,又点亮另外一盏。
“震字七号阁——出价两灯——”
五层交易的物品底价均为五百金,薛瀚出九百金买这么一截指骨大小的横公鱼脂,已经算出手大方的。
果然,他亮了第二盏灯之后,对面灭掉了一盏,以示不再参与此轮拍物。
另外一盏依旧固执地亮着。
唱楼官左手扬起,声调也随之高昂。
“震字七号阁——出价两灯——有无贵客跟灯——”
话音刚落,对面那唯一的一点绿之上,又多了两团新火。
“震字三十六号——出价三灯——”
三盏灯!
一千一百金!
其他雅间的宾客见状,不免交头接耳。
横公鱼脂虽然难得,但也有个基本的价位,哪怕是被炒得最高的时候,也未超过千金。
陆远笛浅笑,她似乎想咳嗽一声,又以手捂住嘴巴,按捺。
“师父,我还有……未竟之事。”
“还想要做什么呢,”陶眠叹息,“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来的路上仙人是恼怒的。陆远笛亲手立起来的太子,虽然与他关系不近,却也不会坑害他。让他读书,让他习武,教他为君之道。等他长大成人了,却要反手给皇帝的心上扎一刀。
但他见到太子的第一面,却意识到,也许事情并不简单。
陆远笛说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师父。
“你和太子合演一出戏?远笛,就算你想让太子上位,也不至于此,总归是有许多办法。”
陶眠的话音一落,却见二弟子摇头。
“是戏,也不是戏……”
陆远笛一句完整的话未曾说完,突然捂住嘴,身子躬起来。
“远笛!”
陶眠立刻从座椅上起身,扶住她的后背,弯腰去看徒弟的脸。
陆远笛眼周泛红,眼底发青,手指的缝隙间涌出几道鲜血,已是中毒之兆。
“我立的这个太子……咳咳,够狠绝,”她扯着嘴角笑,“我没看错人。”
“先不要说话,师父找药给你。”
陶眠掏出怀中的芥子袋,手都在微微地抖。
另一只染血的手按住了他。
“师父,”陆远笛的眼睛上望,轻轻晃头,“没用的,这毒已经下在饭里许多日子。积攒至此,任何灵丹妙药,都无力回天了。”
陶眠感觉到徒弟手上的血不可避免地蹭到了他的手背掌心,那里几乎要烧灼起来,他的心脏一阵一阵地抽痛。
“为何……要做到这种地步。”
陆远笛放开了陶眠的手,靠在椅背上,喘气声愈发急促。
她说太子啊,深藏不露。
皇宫内觊觎这位子的可不止一人,她过继来的太子,没有那么深厚的根基,一不小心就会夭折。
她就担心这少年能否扛得起来,心里想,不如给个考验吧。过得来就过,过不来,那她就换人。
凡人的寿命终究有个期限,陆远笛清楚地知道这点。留在桃花山,或许能换来长生,但她早已不是那山里的人了。
即便如此,长生依旧是个好的借口。
她就以此编造了一个谎言。
太子暗地里搞的动作,她看得分明,但没有阻拦。
甚至有几次太子差点露出马脚,还是她顺手收拾的烂摊子。
陆远笛已经不年轻了。她累了,乏了。
她需要一个继承人来接她的班。
那几波势力的领头人,她端详个遍,还是觉得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太子好。
她在为太子铺路。
至于太子有没有领会她的意图,她不关心,她要的只是结果。
去除了其他的障碍后,在位的皇帝,自然就是最后一个障碍。
太子开始对付她。
这场博弈旷日持久,陆远笛自然不会让太子顺风顺水地坐上龙椅。
在经历了数不胜数的明枪暗箭后,她成功地败了。
进入这幽僻的深宫,陆远笛终于能做回她自己。白天睡到自然醒,夜里则掰着手指头数,太子给她下的毒药,几日才能毒发身亡。
她没有告诉陶眠,她想她的死迟早会公之于众。
如果陶眠提前得知,要伤心一次。在大丧之时,又要伤心一次。
陆远笛想她何其矛盾,既希望陶眠忘不了她,又希望陶眠忘了她。
但是陶眠来了。
她看着窗外沉下去的太阳,晚霞和她嘴唇的鲜血一样红艳。
她说师父,我想回山里看看了。
元安二十六年,宫中走水,帝崩于长华宫。太子陆远继位,年号建兴。
最新评论